從“心”出發—2019年山東山大基礎教育集團新教師入職培訓
8月13日上午,山大附中永鋒實驗學校執行校長張敦迎為我們做了德育管理方面的講座。
首先,張校長為學員們播放了兩段影像:一個是當身邊的所有事物都發生改變的時候,我們的教育卻沒有改變;一個是擺在桌子上、雜亂無序的搖擺的鐘擺,在經過一段時間后,所有鐘擺的擺動和聲音都整齊劃一,產生了共振。令人深思,我們的教育也好比是一個共同的生命場,個體與個體之間相互影響、互相感化,也可以產生同頻共振。
接著,張校長用“如果孩子不吃飯,我們應該怎么做?”為引子。告訴我們:我們要抓住工作中的重點。在德育建設中,對于優秀班主任的經驗之舉,我們可以拿來借鑒,但是拒絕照抄照搬。在共享生命成長的學校辦學理念下,我們在教育中要善待生命,既要眼中有學生,又要差別對待學生,體現尊重。在德育隊伍建設中,要求全員育人。其中教師團隊中的班主任育人工作尤為重要。而在學生發展中,教師要愛學生,為我們的教育增加溫度。真正的愛就是,我們給學生的恰好是學生需要的。同時向我們闡述了六條育人途徑。對于學生評價,我們要多一把尺子評價,這樣就會多一個自信的學生,未來就可能多一個成功的人。
最后,張校長告訴我們要做學生精神上氣象萬千的引領者,努力把學校變成一個生命場,互相感染,同頻共振。
在聽完張校長的分享后,我們萬分榮幸傾聽到了徐曉華校長帶給我們的關于習慣培養的分享。教育就是培養習慣,人人都知好習慣的培養要從小做起,培養一個習慣僅僅需要21天,聽起來簡單,但真正堅持做下去卻不簡單,相信許多教師在這方面也有些心有余而力不足。而今天徐校長的分享給了我們很好的抓手:習慣的培養要規范化,不能由教育者主觀而定; 習慣的培養要細目化,做到“近”“小”“實”;習慣的培養要序列化,遵循學生的年齡特點和發展規律。除此之外,徐校長還給我們分享了許多習慣培養方面非常實用的途徑與方法,如突破法、榜樣法、家校合作法等十多種方法。習慣改變人的一生,作為孩子們這一生起點的開路人,教師們一定要緊抓習慣培養的抓手,帶領孩子們走向更好的未來。
聽完兩位大咖的分享,教師們對于德育工作有了初步的了解,接下來的時間,新教師們按照學段分成了不同的德育工作坊,進行班級管理、德育工作方面的實戰演練。
進行了近5天的培訓,老師們都感覺收獲頗豐。分享匯報環節更是精彩紛呈,每位新教師的匯報都讓我們感受到了作為新生力量的活力與激情,相信通過這次培訓,我們都能擰成一股繩,齊心協力開創新的美好愿景!